4000-525-585
服务时间  08:30 - 21:30
当前位置:题库>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一)
初中语文
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一)
  • 年份:2017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50分
  • 总题数:18题
  • 作答:120分钟
相关产品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阅读某教师关于《梁生宝买稻种》一课所编制的问题系列,回答问题。 ①“几乎全部旅客都进入了这个或那个旅馆……““几乎”和“全部”怎么能够放在一起呢? ②这个年轻的庄稼人,是怎样站在破帝栅底下的呢?最吸引你注意的是哪几个动词? ③“他并不怎么着急地思量,到哪里去过一夜……”那他思量什么呢? ④走进一家小饭铺,有什么好高兴的?为什么要加上“满脸笑容”四个字? ⑤吃完汤面和馍馍,为什么要带一句“打着饱嗝”?这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⑥梁生宝是怎样拿出一张五分票的?文章为什么要把这一细节写得这么详细? ⑦梁生宝“要了五分钱的一碗面,喝了两碗面汤”是不是太“抠门”了? ⑧如果你是小饭铺的服务员,站在一旁,会怎么看待梁生宝?现在你读了全文,又是怎样看待这一人物的? ⑨“他想,在这里甜美地睡上一夜,明日一早过渭河,到太白山下的产稻区买稻种呀”,买了稻种以后,梁生宝会怎样返回汤河?对以上问题设计意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三个问题体现了认知性问题特点,从词、句子人手,从“小”处着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B.④⑤两个问题是“课文阅读理解式”,旨在让初步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C.⑥⑦⑧三个问题是评价性问题,让学生站在评价者的立场上进行比较与评判,对梁生宝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全面分析

D.问题⑨是创造性问题,需要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回答,还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创造能力解决这一问题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在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时,教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课下收集爱国诗歌,第二天在课堂上朗读展示。第二天学生们朗读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郭沫若的《炉中煤》等,课堂反映非常好。对这位教师的作业布置,以下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该教师的作业布置能够联系课堂内外,注重知识的积累

B.摆脱了单纯的课后习题形式,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

C.强调合作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D.唤起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提高语文作业的实效性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1. 阅读下面一位教师为有关《月文化综合性学习》一课的教学设计,回答下面的问题。      活动目标      1.能在教师指明途径的条件下独立查找需要的资料;能将所查找得到的资料,恰当地使用于问题的解决中。       2.在收集、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通过阅读与月亮有关的文学作品,记住古今中外不同民族赋予月亮的不同文化内涵;结合自己对月亮的认识说出月亮给你的感觉;能清楚地说出月亮在汉文化中的古老意象及喻义。       3.阅读收集来的与月亮有关的科技文章,从科学的视角观察月亮,能说出月亮留给人类的众多谜团,以及当前人类对月亮有几多认识。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时间4周。学生分成7个组,每组分别按主题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组收集有关月亮的词语,了解月亮的名称、别号。       2.第二组收集有关月亮的诗词,感悟中国文学中描写月亮的诗词的悠长和情韵。       3.第三组收集有关月亮的散文,品读咏月的美词佳句。       4.第四组收集有关月亮的科普文章,了解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      5.第五组收集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感受神话传说和古人对月亮寄予的深情。       6.第六组收集有关月亮的歌曲,聆听赞月的歌声,用歌唱的方法寄托对月的情思。      7.第七组收集有关月亮的图片,从色彩、构图和意境上直接感知月亮的美姿。      资料共享      (1)每组将所收集的资料列出专题,装在资料袋里,并命名,如(1)"晶莹的月词语";     (2)"清秀的月诗词";     (3)"芳香的月散文";     (4)"启智的月科普";     (5)"浪漫的月传说";     (6)"逍遥的月歌声";     (7)"多彩的月图画"。       2.小组交流时间一周,组与组之间互相交流心得,小组合作交流、协作学习、资源共享,提出建议,学生课下对资料袋再进行整理。      交流汇报      课堂展示成果2节课,分7组进行,小组互相补充、探究、质疑。       1.负责收集图片组的学生任务:     一是装饰黑板,黑板正中写上美术字:"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     二是在教室后面布置一个画展,将收集的图片装饰后展出来,展板上写着"起舞弄清影"。通过教室的布置,展示学生的画画才艺,为汇报课营造氛围,并评出"月光画家"。      2.歌声导入。     VCD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每个主题都由学生自己主持。      (1)科学探索。其他六组各提一个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的问题(不重复),由第四组解答,并在这组同学中评出"月球小灵通"。      (2)词语比拼。学生说出月亮的别号,以接龙形式说出带月的词语,比谁接得快,说得多,并评出"月词脱口秀"。      (3)故事比赛。看谁讲得清楚,看谁讲的故事够精彩,够吸引入,并评出"月亮故事王"。      (4)诗词赏析。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句多。通过朗诵,看谁读得有节奏、有感情,通过赏析,看谁能品出诗的韵味,并评出"月光诗人"。      (5)歌声荡漾。赛唱关于月亮的歌曲,看谁唱得好,并评出"月亮美声家"。      (6)对月抒情。在看了"月画",赏了"月诗",听了"月歌"之后,你想对月亮说点什么,请你尽情地抒写自己的感悟。     要求:想象奇特、有新意:富有创造精神。从语言、内容、意境等方面评出"月光才子"。     (7)全体同学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请认真研读以上教学设计,然后结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评析。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 阅读下面的作文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位老师的演示,看完之后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写的句子? 生: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生: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地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那儿。  师:请大家小组讨论,以上同学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好?原因是什么?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生:我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师:这位同学说得不错。在前面老师的追问以及讨论中,大家将一个简单的句子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得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去演示,只能通过联想和想象去解决,使情节更合理,我们不妨叫它“想象延伸”。如“绿色”你可以想到什么?  生:由“绿色”想象到:“水、植物、春天、军人、生命、和平、希望、朝气、青春……”。  师:对了,将大家想到的连成一段话,就会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那大家再想想我们每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之中,生活在亲人、老师、同学的关爱之中,生活在亲情之中,其乐融融。要我们去刻画一个人物的肖像,上面两种方法是否可行?显然以上两种方法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一个人的某一部位,某个方面进行精细的描绘,才能表现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我们不妨叫它“局部雕刻”。 (举例:《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形象)  问题: 请对教师引导学生作文写作具体化的过程与特点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

1.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琦君 《春酒》 原文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     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说实在的,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糖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等,已经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欢的是什么呢?乃是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八宝酒,顺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来,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问我喝了几杯酒。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母亲听了很高兴。她自己请邻居来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12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     人家问她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她常常说:“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候家乡自己酿的酒呀。”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单元导语 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写各地节日风俗的,也有讲述民间艺人轶事,描绘街头商贩吆喝的,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学习这些文章,不仅能感受到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能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      课文导语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课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2.课文中有很多细节写得很有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找出来,读一读,议一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八年级,45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回答研讨与练习中的第1题。      2.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