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525-585
服务时间  08:30 - 21:30
当前位置:题库>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二十七)
初中语文
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二十七)
  • 年份:2017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50分
  • 总题数:18题
  • 作答:120分钟
相关产品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面是一位教师讲授《在山的那边》时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是一首现代诗,诗歌其实不大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运用较为生动的导入方式。我在讲这篇课文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欣赏完歌曲我便由歌曲引出梦想,向学生发问:你们现在的梦想是什么?然后我们再由个人自己的梦想导入到课文的文本内容中,谈谈实现梦想所需经历的挫折与困难,谈谈实现梦想所需的坚持。对于以上材料,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看起来似乎与课文没有半点联系,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对梦想的追求与坚持

B.乐曲播放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产生共鸣

C.播放的歌曲和课堂内容无关,影响了课堂的连贯性

D.教师的导入是成功可行的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某版教科书《拿来主义》课后有一段补白,介绍了“比喻论证”的特点,这段补白属于教课书的什么系统?( )

A.范文系统

B.知识系统

C.作业系统

D.助读系统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1. 阅读综合性学习《水》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水》,首先我们来认读一组词语:(出示)干燥 炎热 骄阳 风干 渴望  师:谁来读一遍? (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声音很响亮。能说说这组词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 生:特别干燥,赤日炎炎,身体非常缺水的感觉。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再读) 师:你的悟性很好,只有用心去读的人才能读出词语的内涵。谁再来读一读这组词语:(出示)抚摸 清凉 倾注 润湿 痛快 (生读)  师:你读出了水的清凉,有水的痛快。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家马朝虎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小山村。在村民的眼里,水是什么样的?  生:水是非常珍贵的。  生:水是比酒还贵的东西。 师:在村民的眼里,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板书:最珍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缺水的地方,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了水的珍贵,把它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问题: 请结合案例评析本段教学是如何快速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的。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 阅读下面两位教师《我与地坛》一课的教学导入,完成问题。  甲: (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师:同学们,请告诉老师你听到的乐曲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  生:贝多芬。  师:对,就是那个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却依然不向命运低头的贝多芬。他曾经说过:“我要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叫我屈服。”这是多么坚强的意志力啊!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他一样同不幸命运抗争的人。今天我们就走近作家史铁生,一起体会他用十五年时间参悟的生命价值--《我与地坛》。  乙: 师: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朱自清先生为什么去荷塘?  生1:心里颇不宁静。  师:很好,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朱自清的精神家园是荷塘世界,李乐薇的精神家园是他的空中楼阁,那么,我再来问问史铁生为什么喜欢地坛呢?  生(齐答):因为地坛是他的精神家园! 师:不错,地坛成了作者情感的寄托,假如你心情不宁静的时候,你有哪些排遣方式呢?  生2:我会去山上。(学生大笑) 师:可是当你心绪不宁时,周围若没有山那该如何呢?(学生笑,该生也不好意思了,之后又有很多学生要发言,在此不作赘述)  师:我来总结一下,应该说,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情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地坛。在人口密集、喧嚣的大都市里,这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不仅衬托了作者的心境,也是作者当时需要的环境,它为作者提供了特定的情绪背景。既然这样,那么,这个宁谧、安静的地坛给了史铁生什么启示?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问题: 请分析两位教师导入的特点,指出你更喜欢哪个导入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

1.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周密 《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单元导语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学习本单元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课文导语       本文只有两百余字,却写出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课后练习       熟读课文,并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额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2.根据上述材料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