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525-585
服务时间  08:30 - 21:30
当前位置:题库>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六)
初中语文
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六)
  • 年份:2017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50分
  • 总题数:18题
  • 作答:120分钟
相关产品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单元设置了《桃花源记》《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几篇文言文。从语文教材的构成要素来看,这些文言文属于语文教科书的哪一个系统?( )

A.知识系统

B.练习系统

C.助读系统

D.范文系统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以下理解不恰当的是( )。

A.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B.注重语文知识的系统讲授,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打好语文基础

C.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D.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1. 案例:     阅读《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节选),完成下题。     【学习目标】        1.品味精彩语言,把握紫藤形象;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运用种种修辞的作用及其效果:       3.说出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展示若干张紫藤萝图片)。     (二)完成表格,品读紫藤。     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对照描述紫藤和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段落,完成"紫藤萝档案"表格。(背景音乐小提琴声舒缓、清丽)         (三)模拟采访,悟读哲理。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悟读文章中的哲理,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学习形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同意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一学生扮演作者宗璞,其他学生就文中难以理解的地方采访作者。分组活动后大班交流。     (四)课外拓展,迁移提升(背景音乐)。     问题:     以上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设计(节选),阅读并指出其存在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下题。  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①人生中会有弯道与挫折,然而正是人生中难以预料的弯道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②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过:"天才无非是忍耐"。大写的"人"又怎能逃脱苦难的磨砺呢?在困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铸就人生的不屈与辉煌,何足畏哉!     ③大漠千里,黄沙漫漫,驼铃悠悠。你,一个柔韧的奇女子,王嫱,演绎出让人感伤的出塞的神话。一个江南水乡浸透温婉气息的女子却要在风沙裹蚀下把青丝熬成霜白,枯萎了红颜。又有谁不可以承受这样的命运。而你,昭君,只是怀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阳下无语的青冢。你,变坎坷的人生际遇为华夏史册上为民族和平而牺牲的永世光辉,熠熠生光。     ④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你啊,旷达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尝不想"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你逃不了"乌台诗案",你选择了黄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尝不好?"羽扇伦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雄姿英发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终是你,转变人生的轨迹未尝不可?高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岂不快哉?     ⑤"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消!"郑袖的谗言,子兰的徘谤,怀王的昏聩,那儿不是你的容身之所啊,三闾大夫!痛心与失望,如此被排挤,命运多舛,可你依然保存一颗赤子之心!试问,世上还有如你一样的人么?感念朝廷的日益衰败却无力相助。于是,你,自沉汨罗,多么可歌可泣的举动,《离骚》中句句都是你的一片丹心!     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美景,三月小雨润如酥,你,范蠡,携西施泛舟西湖,散发扁舟。何必留恋勾践的高位名利?你深知越王可以共苦,难以同甘,世人谁不留恋名利权位,可你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和功高盖主皆殒身的教训。走吧,陶朱公三置千金,你,写下了最完美的明哲保身的人生准则。放弃名利,成就了最善的命运。     ⑦人生中总会有很多充满艰辛的际遇,充满荆棘,扑朔迷离。可是,我们也总能够变际遇为机遇,抓住机遇,成就伟岸。     问题:       1.请从第④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      2.请结合具体内容对作文进行评析。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单元导语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风险宝贵的精神食粮的艺术家……他们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本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课文导语     这篇课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的品格和精神。熟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作者是从怎样的角度选取教材和确定记叙重点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展开讨论。 1.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2.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四、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阅读以上材料,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               2.请根据以上材料,为本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指明重难点,并具体说明制定依据。               3.请设计一段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