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525-585
服务时间  08:30 - 21:30
当前位置:题库>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二十八)
初中语文
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二十八)
  • 年份:2017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50分
  • 总题数:18题
  • 作答:120分钟
相关产品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在为学生讲授"六书"这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时,提到了形声字,并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以帮助学生形象认知,请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 )。

A.相

B.杏

C.行

D.荷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以下是教师教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的课堂导语,阅读并回答问题。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母亲抚摩你发迹的双手,可曾有父亲扛起你前行的臂膀?有母亲万千叮咛时的眼眸,可曾有父亲默默无语中的守望?有母亲时刻陪伴的慈爱,可曾有父亲撑起全家的坚强?如果说母亲的面庞写满的是柔情,那么父亲的脸上刻下的就是沧桑!今天我们就走进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体会童年的小英子在爸爸的花儿落了时一路走来的爱与哀愁。对上述课堂导语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A.教师采用情境导入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B.导语过于冗长,不利于后面课堂内容的跟进

C.导语亲切自然,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具有普遍性

D.该教师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了课文内容、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心理特点等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1. 阅读综合性学习《浪之歌》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师:课文优美的语言使老师也陶醉在这种氛围里了。不过,有一句话我不太明白,谁能帮我解答?第六段的“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生:这个句子显得很不合逻辑,能不能这样理解:虽然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但我还是满腹爱情,为爱情彻夜不眠而形容憔悴,写出了爱情的矛盾心理。     师:找一找“浪”为爱情而“不清醒”的语句。     生(七嘴八舌):“海誓山盟”“执拗”“急躁”“拥抱着他”“扑倒在他的脚下”“长吁短叹”“彻夜不眠”“形容憔悴”等。     生:浪的爱情是理智的,理由是:“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师:看来,海浪“为爱痴狂”的同时,对爱情有着理性的认识。它爱得深沉,为了所爱,愿意付出自己所有的一切。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首散文诗的主旨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作者借浪与岸的关系要抒发什么思想感情呢?     生:写作者对爱情的认识。     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爱。     生:海浪是作者,海岸是祖国,对海岸的爱就是对祖国的爱。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来总结一下:作者通过塑造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就规范了。     问题:请结合案例评析该教师是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的。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 阅读综合性学习《散步》教学实录(节选)完成问题。     师:最喜欢作者的举手。      (生举手)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最喜欢作者?     生:他很孝敬母亲。 师:哪里看得出来?      生:“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师:“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这句话的隐含意义是什么?      生:伴同母亲的时日短。      师:对。作者希望在母亲的有生之年能多出来几次散步。作者对这次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是很珍惜的。作者的这种感情在前面的哪一段中表露过?      生:“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 熬过了一个严冬。”      师:哪几个字应重读?      生:“太”“总算”和“又”。 师:好。作者在内心深处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而高兴。这是什么描写?      生:心理描写。      师:对。那么作者的那句话怎么读?      生:应该干脆利索:“走大路”。      师:或者说是斩钉截铁。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生:没有。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

1.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课文导语      这篇课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感情真挚诚恳,循循善诱。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回答上述材料中“课后练习”第3题,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依据。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