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525-585
服务时间  08:30 - 21:30
当前位置:题库>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十五)
初中语文
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十五)
  • 年份:2017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50分
  • 总题数:18题
  • 作答:120分钟
相关产品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学习完《劝学》后,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句式的特点,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吾从而师之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阅读以下某教师的教学随笔(片段),阅读后清完成后面的问题。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作品的魅力。所以我在教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让学生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理解文本意境,沉浸于文本营造的美好氛围中,从而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

B.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C.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学“活”,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D.歌曲播放可以取代教师的讲解,能够直接让学生领会文本意境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1.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问题。  走在回家的路上       ①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完全黑了下来,路幽静得吓人。树枝上偶尔一声猫头鹰的悲啼,或斑鸠的一翅“扑棱”,都会让人毛骨悚然。中午我和爸爸赌气没有吃饭,他那凶神恶煞的面孔让我对这个家失去了兴趣,于是我想到了离家出走,气冲冲地离开了这个让人生厌的家。但究竟要去哪里,我自己心中也没有目标。       ②远处投来一束灯光让我警觉起来,我想起了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恶人抢劫,毕竟我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女生,于是躲在路旁的树后悄悄地观察起来。一个老大爷拖着一辆车慢慢地走来,前面一位老太婆用手电给他照路。我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却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原来他们是在前面的集镇上卖完烤红薯回家的。老太婆见只有我一个人,她攥紧我的手生怕我逃跑了似的询问情况。我如实地回答了她的提问,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灶膛里拿出了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塞到我手中。我推辞不要,其实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只是口袋里没有钱的一句托词而已。      ③“小姑娘,吃吧,想必你也饿了,这红薯是送给你的,不要钱!”老大爷温和地说。“谢谢了!”我话没说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们见我吃得“吧嗒吧嗒”作响一副馋相,老俩口于是笑了起来。我一边舔着手指上沾着的薯泥,一边不停地连续道谢,这时老太婆发话了:“你吃了我一个红薯就千恩万谢,那你的父母养育你十多年,你该吃了他们多少粮食,怎么就为一句不中听的话就离家出走,你觉得这应该吗?”我愣住了,痴痴地望着老太婆,咀嚼着这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刚刚还愤愤不平的心霎时变得内疚起来,我无言以对,只是低下了尚存余怒的头。       ④“小姑娘,回家吧,你爸妈肯定会着急的,说不定他们在四处寻你。”老大爷劝慰我说。“我们同走一段吧,等会我们到家后再送你一程。”老太婆拉着我的手往回走。       ⑤夜更深了,我帮老大爷推着车子往回走,寒风迎面吹来,也没有那么刺骨。猫头鹰偶尔的一声啼叫也不再那么悲凉,斑鸠的“扑棱”也仿佛是在用暖翅给它的孩子遮当风寒。我聆听着车轱辘的转动声,它和北风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奏响了一首回家的进行曲。       ⑥“小翠!小翠--”(化名),前面传来了熟悉的呼喊声,我知道那是爸爸妈妈撕心裂肺的呼唤。滚烫的泪水抑制不住从眼眶中涌了出来,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回应:“我在这儿--”       ⑦“我在这儿--”我和老大爷、老太婆齐声回应。 ⑧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冬夜幽深的小路呀,它留下了我美丽的记忆,留下了我深深的成长足迹!  问题: 1.从第③⑤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③段中找出一个病句,并加以修改。      2.指出该习作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下面两题。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①在搏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副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②"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③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成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      ④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⑤"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⑥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⑦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⑧"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⑨"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⑩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1.请找出第①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第③段中的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错别字甲"______",修改为______ 错别字乙"______",修改为______ 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指出该作文的优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

1.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下面3题。 严友春 《敬畏自然》     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他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有什么资格与自然对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水滴来代替大海。 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完全错了,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只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人类是大自然的模仿者,但他模仿得很拙劣。他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质,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谁能断言我们不是在走着一条通向死亡的路呢? 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在那些比我们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也许,他们看我们,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出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替换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还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c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每个事物以及我们身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用尽人类的全部智慧,恐怕也难以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那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在我看来,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仅在于他会思维、能够进行理解以及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病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这样看来,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作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单元导语】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思考和忧虑。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     【课文相关说明】 这篇课文出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本单元围绕人与自然环境的主题,共有五篇课文,依次是《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其中《敬畏自然》和《喂--出来》是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树立人文关怀意识,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等。  《敬畏自然》选自散文《大自然的智慧》中的一个章节,该文发表在1998年的《散文》杂志上。人选199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课后作业(部分)】 一、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二、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三、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搜集资料,并出一期"人与宇宙之谜"的专刊。 【学生情况】八年级(下),班额50人。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速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分析。(不少于三条)     2.请对本篇文章进行板书设计。     3.确定教学目标,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