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525-585
服务时间  08:30 - 21:30
当前位置:题库>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2018年出版专业《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详解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
2018年出版专业《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真题及详解
  • 年份:2018年
  • 类型:历年真题
  • 总分:200分
  • 总题数:80题
  • 作答:90分钟
相关产品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项。))

1.市场调查目标的确定,一般要经过提炼调查主题、确定调查项目和( )等步骤。

A.细分目标市场

B.选择调查人员

C.了解调查样本

D.形成假设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某出版社引进出版一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专著,较适合该套书的价格策略是( )。

A.渗透定价策略

B.声望定价策略

C.统一定价策略

D.平衡定价策略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项。))

1.编辑的作者工作包括( )等。

A.选择作者

B.与作者共同撰著

C.维护作者权益

D.促请作者包销图书

E.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编辑的读者工作一般包括( )等。

A.处理读者来信

B.进行读者调查

C.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引导

D.向读者介绍出版单位的组织机构

E.向读者介绍出版物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选答选择题(★组传统出版)((共2组,其中★组主要考核“传统出版”内容,▲组主要考核“数字出版” 内容;每组各10题,其中前5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后5题为多项选择题,每 题2分;请任选其中一组作答,如2组都作答,只按★组计分))
三、选答选择题(▲组数字出版)((共2组,其中★组主要考核“传统出版”内容,▲组主要考核“数字出版” 内容;每组各10题,其中前5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后5题为多项选择题,每 题2分;请任选其中一组作答,如2组都作答,只按★组计分))
四、简答题((根据题干回答问题。))

1.审读短稿,按照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本题20分) 【问题】 就目前所知,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这个词的是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英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906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印刷物专律》,其中提到“所谓记载物件者,或定期出版或不定期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这一专业用语,该法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并给“出版”作出明确的定义。 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作为一个完整的出版活动来说,三者缺一不可。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某些信息或文化的传播现象与出版活动有着近似性,包含了出版的某一个或几个要素,人们往往把这样的现象也称为“出版”,如博客出版、微博出版、微信出版等。对此,我们既要看到这些创作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化特征,也要看到这些传播现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予以引导和规范。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并且已经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引导和规范出版活动,需要正确把握出版物的三个特殊性: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的特殊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特殊性。其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特殊性,是出版物不同于其他物质产品的最重要的特殊性,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物的其他特殊性。 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出版物中包含的思想、知识、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作者和编辑共同完成的。读者购买出版物也主要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无论从出版物的生产还是从出版物的消费角度来观察,都应该把它视为以物质文化内容为本位的精神产品。出版物又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以承载精神文化内容,所以它又是物质产品。不过,出版物的物质生产过程与工、农业产品等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着本质区别。 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主要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出版物的正面社会效用集中体现在正式出版物中,负面社会效用则集中体现在劣质出版物中。一本荒诞、淫秽的书,虽然也具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任何社会效用。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也是出版物不同于绝大部分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同,甚至对立。这就要求出版单位正确处理两个效益之间的关系。出版单位要多出优秀出版物,尽量少出那些能赚钱的劣质出版物,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本题20分) 【问题】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这是出版工作的规模、特点所决定的。出版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来实现,而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要通过编辑的选题设计和对稿件的组织、审读、选择、加工、改编等,才能完善和提高。可见,编辑工作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主要是通过出版工作来实现的。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没有编辑工作,出版物的复制和发行就不能进行。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也具有重要作用,出版单位竞争力的提高在根本上取决于编辑工作的不断创新。 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编辑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选择性等文化工作的共有特性;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又具有自己的专业特有的特点,包括创造性、加工性、中介性等。 第一,政治性。编辑工作要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状况和要求,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特性。专门对精神文化内容进行审读、选择、加工的编辑工作,不可能脱离政治,必然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倾向。第二,思想性。编辑工作是通过生产载有精神文化内容的出版物来为社会服务的。保证出版物对消费者、对社会产生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避免落后的甚至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就是我国编辑工作的思想性。 第三,科学性。编辑工作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编辑人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专业素养保证出版物内容的科学性,并且编辑人员在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各种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出版物在表现形式上达到科学的标准。 第四,创造性。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既有原创的成分又有再创的成分,具有一定的依附性。这是因为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是以作者创作的作品为基础,而编辑工作的文化传播功能离不开消费者对出版物的接受和使用。离开了读者,编辑创造就成为纸上谈兵;离开了消费者,编辑创造也会成为无的放矢。 第五,选择性。编辑人员策划选题、进行组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精神文化成果进行选择的过程;而编辑人员审读、加工稿件,又集中体现了编辑人员对于具体作品内容及其表现形式的选择。 第六,加工性。编辑工作的对象是已有作品,编辑人员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等,是为了完善提高原作,不是另外创作一部新的作品,因此具有明显的加工性。 第七,中介性。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编辑工作是联系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中介。作者创作的作品,只有经过编辑人员的选择、加工,才能进入精神生产过程,转化成为出版物。编辑工作还是沟通作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桥粱,只有充分发挥编辑工作的中介作用,就能使作者的创作与消费者的需求相适应,保证精神文化生产与精神文化消费达到平衡和协调。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