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525-585
服务时间  08:30 - 21:30
当前位置:题库>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2018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强化试题(二)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2018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强化试题(二)
  • 年份:2018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00分
  • 总题数:18题
  • 作答:150分钟
相关产品
题型介绍
案例分析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A供气公司位于N省B市C县工业园区内,有员工85人,法定代表人为甲。甲认为,公司员工不足100人,没有必要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也没有,必要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公司技术人员乙于2010年通过了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但未注册。乙被甲任命为公司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供气公司生产的煤气主要供市民及周边企业使用。该公司3号、4号焦炉煤气工程(简称焦炉煤气工程)于2009年8月取得C县规划局发布的《关于A供气公司3号、4号焦炉煤气工程的选址意见》。 焦炉煤气工程的主要设备设施包括:60万t/年焦炉2座,备煤、煤气净化、回收装置,5万m3稀油密封干式煤气柜(简称气柜)1座。气柜内部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下部空间储存煤气,上部空间有与大气相连的通气孔。正常生产情况下,活塞在气柜内做上升、下降往复运动,起储存焦炉煤气和稳定煤气管网压力的作用。 气柜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气柜施工没有聘用工程监理。在气柜建设期间,未经具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在气柜顶部安装了非防爆的照明射灯、摄像探头等用电设备。 2012年7月完工。施工完成后,没有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项目验收、施工的相关档案资料不全。2012年9月投入试运行后,A供气公司未对焦炉煤气工程进行安全验收评价,也未向相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验收,一直处于试生产阶段。 至2013年9月28日17时56分,气柜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气柜本体损毁报废,周边约150 m范围内砖墙倒塌,约1000 m范围内建筑物门窗部分损坏。爆炸导致气柜北侧粗苯工段的洗苯塔、脱苯塔以及回流槽损坏,粗苯泄漏并引燃,造成火灾。 该起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29人轻伤。事故损失包括:受伤人员的医疗费用450万元,受伤员工的歇工工资260万元,设备设施等固定资产损失3800万元,清理现场的费用120万元,损坏建筑物的维修费用322万元,粗苯泄漏环境污染的处置费用65万元,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3万元,善后及丧葬抚恤金1150万元,事故罚款200万元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D汽车制造厂对载货汽车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内容为:冲压车间新增冲压设备5台;焊装车间新增车身焊接生产线1条,车架焊接生产线1条;涂装车间改造车身涂装生产线,车架涂装生产线;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新增总装配线1条。 技术改造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钢材、煤炭、油料、碳酸钠脱脂剂、磷化剂、钛盐钝化剂、PVC聚氯乙烯漆胶、丙烯酸树脂汽车漆、电泳漆(容积主要为丁醇、丁醚等,用于底漆)、苯乙烯腻子等。 车身焊接包括自动化焊接和手工电弧焊,手工电弧焊采用碱性焊条,焊条中含锰碳、铬等成分。 车身涂装生产包括:车身涂装、底漆、面漆等工艺。 车身涂装工艺采用三涂层三烘干涂装工艺,底漆采用高泳透力、高耐腐蚀阴极电泳工艺,面涂采用湿碰湿两遍涂装工艺,涂装传输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漆前表面处理、电泳采用悬挂运输方式,中间涂层和面漆涂装线采用地面传输方式。前处理设备采用密封型结构以防止灰尘侵入。烘干室采用热风循环对流烘干方式。生产线设中央控制室监控设备运行状况。 车身涂装工艺生产过程包括:含有表面活性剂碳酸钠的脱脂剂,含有磷酸、磷酸二氧锌、磷酸二氧镍的磷化剂,含有钛盐的钝化剂,含有丁醇、丁醚的电泳漆溶剂,PVC聚氯乙烯底漆胶,含有丙烯酸树脂、氨基树脂、二甲苯、丁醇的车身漆,含有苯乙烯的打磨腻子等。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案例分析问答题(一)(本题22分)

1.某市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由设计单位EPC总承包,冷却塔的施工分包给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冷却塔施工单位把劳务作业分包给有资质的劳务分包单位。实际情况为社会自然人宋某以劳务公司名义组织劳务作业队伍,随后的施工中,更换了劳务作业队伍,由白某以劳务公司名义组织劳务作业队伍。 2016年上半年,由于设计、采购和设备制造等原因,实际施工进度和合同计划相比滞后较多,建设单位策划“大干100天”活动,冷却塔筒壁工期由212天调整为110天。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总承包单位项目部均未对缩短后的工期进行论证、评估,也未提出相应的施工组织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 冷却塔施工分包单位编制了施工方案,经项目部总工批准后,报总包项目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查批准。施工方案内容包括施工工艺、强制性要求、安全措施、危险源辨识及环境辨识与控制等部分,但未按规定将筒壁定义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强制性要求引入了“拆模时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6 MPa以上”,但未指定拆模时保证混凝土强度不低于6 MPa的针对性管理控制措施。危险源辨识仅辨识出1项危险源,即“在未充分加固的模板上作业”。 11月21日,分包单位获知未来4天气温骤降,分包单位总工通知实验室调整混凝土配比,直至事故发生,该工作没有得到落实。11月23日,分包单位试验员发现筒壁浇筑试块未完全凝固,遂进行强度检测,试块强度值不到1 MPa,随即通知工程部部长,直至事故发生,工程部部长未采取有效措施。 2016年11月24日6时许,混凝土班组、钢筋班组先后完成筒壁第52节混凝土浇筑和第53节钢筋绑扎作业,离开作业面。5个木工班组共70人先后上施工平台进行拆模支模作业。施工平台另有2名平桥操作人员和1名施工升降机操作人员。冷却塔底部有19名工人正在作业。7时33分,进行拆模作业时,筒壁混凝土和模架体系连续倾塌坠落。坠落物冲击与筒壁内侧连接的平桥附着拉索,导致平桥也整体倒塌,事故持续时间24秒。 7时42分,现场施工人员报警,称发生事故。8时07分,该市主要负责同志赶往现场,9时o3分,该省相关负责同志获悉事故伤亡情况后,启动了省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9时30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国家救援力量赶赴事发现场。10时30分,该省主要负责同志抵达现场,决定成立事故救援指挥部。事故导致73人死亡,2人受伤,部分已完工工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为10197.2万元。 国务院批准成立了“11·24”事故调查组。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事故性质如何定义并说明理由。 2.说明EPC总承包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3.调查组的组成应包含哪些部门。 4.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 5.针对此次事故应采取哪些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案例分析问答题(二)(本题22分)

1.2011年8月5日,G炼油企业污水车间要将污水提升泵房隔油池中的污水抽到集水池中。污水车间主任甲在安排抽水作业时,因抽水用潜水泵要临时用电,于是联系电工班派电工到污水提升泵房拉临时电缆,并按要求申办了临时用电许可。 5日15时,电工班安排2名电工到污水提升泵房为潜水泵接电,污水车间在未对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未制定具体作业方案的情况下,安排乙、丙、丁、戊将2台潜水泵下到隔油池内,并启动潜水泵开始抽水。 6日9时,乙、丙、丁、戊继续进行抽水作业。10时,污水车间主任甲到作业现场检查,发现使用刀闸式开关和接明线,但未向乙、丙、丁、戊指出现场用电存在的安全隐患,只要求大家注意安全后就离开了现场。11时20分,乙等发现2台潜水泵出水管不出水,遂拉下了刀闸式开关去吃午饭。 6日13时,当地气温达到35℃,乙等吃完饭后,到抽水作业现场准备继续进行抽水作业,乙合上潜水泵的刀闸式开关后,发现潜水泵还是不工作,于是提拉电缆,将潜水泵从隔油池中往上提,由于电缆受力,且未拉下刀闸式开关,导致电缆与潜水泵连接线松动脱落,形成电火花,引爆隔油池中的混合气体,爆炸引起大火,消防队接到警报后赶到现场将大火扑灭。该起事故,造成现场作业的乙、丙、丁、戊当场死亡,污水提升泵房严重损毁。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辨识抽水作业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 2.指出该起事故中作业现场存在的违章行为。 3.分析该起事故的成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4.简述以上场景中抽水作业安全培训的内容。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案例分析问答题(三)(本题26分)

1.2017年5月5日,某造纸厂发生了一起因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缺乏救助常识而导致10人急性工业中毒,其中4人死亡的事故。 事故当日,该厂工人于早上7时停机,经过往浆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后,8时左右有2名工人下池清扫浆池,当即晕倒在池中。在场工人在没有通知厂领导的情况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后有6人因救人相继晕倒在池中,另有2人在救人过程中突感不适被人救出。至此,已有10人中毒。厂领导赶到后,立即组织抢救,经往池中灌氧并用风扇往池中送风后,方将中毒者全部用绳子拉出来。由于本次中毒发生快、中毒深、病情严重,10例病人在送往医院后,已有6例病人心跳和呼吸停止,虽经多方努力抢救,但至当日下午4时20分,已有4人死亡。 事故原因调查与分析: (1)中毒现场有害气体的测试及中毒化学物质的鉴定。浆池外形似一个倒扣的半球状体。顶部有一个40 cm×60 cm洞口,工人利用竹梯从洞口进出清洗浆池。走近洞口,就闻到一股较浓的臭味,事故发生后,在洞口处用快速检测管对洞口内10 cm处的气体进行检测:硫化氢的浓度为55 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10mg/m3),一氧化碳、氯气和氯化氢未检出,可以推断。在实行向池中通风和送氧之前,其浓度一定更高。根据中毒病人的发病及临床特征,将本次中毒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 (2)浆池硫化氢产生的原因。通常的情况下,在造纸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学物质。 由硫化氢引起的职业危害多发生在蒸煮、制浆、洗涤和漂白的过程中。如果含硫的废渣和废水长时间存放在浆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机物的腐蚀,就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由于密度较大而沉积于浆池的底部。 (3)工人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硫化氢是剧毒的窒息性气体,在没有良好通风和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是绝对不能进入高浓度硫化氢环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浆池前,水仅灌注了1/4,且工人在未对池内进行通风处理的情况下就下池清洗,随后一连串的救人更是在没有任何通风和防护的情况下进行的。 (4)缺乏安全及应急措施。现场调查发现用于鼓风的排污口处却没有鼓风机,连电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浆池没有任何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甚至连一根救助的绳子都没有,更没有发生事故时的抢救设备。 (5)缺乏劳动安全卫生意识、管理混乱。事故发生后,当要求厂方提供有关安全规章制度时,厂方虽说有,但却找不到。如果厂里有安全监督员,并负责对整个安全程序进行监督,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和及早预防,这起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6)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识教育。本次中毒的10位工人,在该厂工作1~5年,却从未进行过相关的安全卫生培训和教育,不知道制浆过程中存在哪些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对人体能造成哪些伤害,也不知道预防措施,更不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救治。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此次事故的类型和事故等级并说明理由? 2.进入设备内作业的安全要求是什么? 3.生产经营单位应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具体包括哪些? 4.结合本案例,应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