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

导航

中国农历12个月别称

来源 :华课网校 2024-08-07 10:47:51

中国农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历法体系。与阳历不同的是,中国农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特定的别称。这些别称往往与自然环境、物产、节气等相关,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感悟。

正月,又称“开春”。正月是一年的开端,万物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弥漫。

二月,又称“雨水”。二月是春季的雨季,降雨量逐渐增加,是农民开始耕种的重要时期。

三月,又称“惊蛰”。三月是春季转折期,温度逐渐升高,蛰伏的动物开始苏醒。

四月,又称“清明”。四月是传统的清明节期间,气候逐渐温暖,草木开始发芽。

五月,又称“立夏”。五月是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万物生长迅速。

六月,又称“芒种”。六月是夏季农作物成熟的时期,是收获的重要季节。

七月,又称“小暑”。七月气温达到高峰,是炎热的夏季,此时需要防暑降温。

八月,又称“处暑”。八月是夏季的收尾,气温开始下降,人们开始收割秋季农作物。

九月,又称“白露”。九月气温逐渐降低,是秋季开始的季节,白露意味着秋天的露水渐渐增多。

十月,又称“寒露”。十月气温逐渐下降,露水也逐渐变成霜,是秋季的深秋时期。

十一月,又称“立冬”。十一月是冬季的开始,气温急剧下降,农民开始准备冬季的耕作。

十二月,又称“大雪”。十二月是冬季的高峰期,气温极低,雪花纷飞,人们开始过冬。

以上是中国农历12个月的别称,这些别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感悟,也反映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厚底蕴。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