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525-585
服务时间  08:30 - 21:30
当前位置:题库>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三十四)
初中语文
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试卷(三十四)
  • 年份:2017年
  • 类型:模拟试题
  • 总分:150分
  • 总题数:18题
  • 作答:120分钟
相关产品
题型介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在学习完《荷塘月色》后,学生对修辞的使用及效果非常感兴趣,于是教师趁机为学生补充了以下句子,让学生欣赏其修辞手法,学生给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②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下儿孙地步;堂上一官称父母,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③啊,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 ④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⑤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⑥你怎么见了他就拘谨起来,说话时舌头像短了半截。

A.①②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相互对照,给读者造成鲜明深刻的印象

B.③句是排比句式,用三个以上意思相关或语气一致的句子排成一串,一口气说明,用以加强语势,突出某种感情.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C.④⑤是反复句式,由于在一个语段中连续或间隔运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这就可以突出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

D.⑥句是比喻句式。用"舌头好像短了半截"具体形象地说明说话拘谨的样子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以下是某教师关于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的课堂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以“一字诗”的故事导入,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兴趣

B.该生的回答说出了自己比较直观的感受

C.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评价,然后又循循善诱地进行启发

D.前面都是在分析“推”和“敲”的区别,此时突然又插入宋祁的诗句,影响了课堂的连贯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1. 阅读以下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这一段可以划分为两大层次。请同学们在"悟"的基础之上读出课文的层次。女同学读第一个层次,男同学读第二个层次。      (同学们朗读。教师点拨:第一个层次是写白杨的形态之美,第二个层次是写白杨的精神之美:前者是"实",后者是"虚")      师:段中的第一层次有总说与分说,请同学们读第一个层次的内容,要求在总说与分说之间进行一个节拍的停顿。      (学生朗读全段,体会段中更为细腻的层次)      师:这段文字的第一层次主要在句子的限制语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读出它们的重音。      (自由朗读,细细品味)      师:这段文字的第二层次主要在句子成分的增加上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试读出"它们"的激情。      (个别诵读,反复尝试)      师:这段文字中有几个词写出了白杨的形象与性格,请同学们试将它们朗读出来。     (同学们读出: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     师:你们看,大家在朗读之中就读好了课文,读懂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回味一下,看这样的朗读过程对自已有怎样的帮助。      (同学们动情地朗读)      以上教学实录片段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有关《白杨礼赞》一课的朗读教学设计,阅读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2. 师:昨天,老师把家庭情况调查问卷认真读了一遍,对同学们的家庭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今天,我想请大家敞开心扉,向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家,大家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抒写亲情的诗句,现在就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略)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是写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的?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朱自清的《背影》表达的是父子情。  生:莫怀戚的《散步》描写的是三代亲情。  (略) 师:这些文章都很感人,为什么能打动人呢?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文章所选的素材上得到一些启发?  生:所选的事例其实都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师:很好!作者善于观察、发现身边小事,从中挖掘深意。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前几天,老师在批改日记时发现,崔阳同学的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日记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崔阳,你愿意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崔阳:我姐姐最近交了一个男朋友,他品行、修养都不错,对我姐姐很体贴,但我母亲极力反对,说他家穷,配不上我姐姐。  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认为看人不能仅看他现有的经济状况,重要的是看他的才干和品行。 师:那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你有没有做出自己的努力呢?  生:我每次回家都劝我妈,现在她思想观念已转变了!  师:你能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件事,并且帮助解决这件事,很是难能可贵。(鼓掌)其他同学呢?你的家庭是不是也有一些矛盾经常让你苦恼呢?能不能向同学们倾诉倾诉?  生:我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动手,闹得全家不得安宁,(流泪)我是在爸妈的争吵声中成长的,我特别难过。  师:那你想过一些办法没有?  生:我想过很多办法,但他们不听。  师:看来你只有加倍努力,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化解父母的矛盾了。刚才,同学们讲的都是家庭中的矛盾、苦恼,现在就让我们忘掉那些烦恼,回忆一下温馨难忘的往事吧!  (略)  师(小结):刚才一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了家中的故事,讲得很好!这足以证明他们平时能够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小事,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展现自己的家庭面貌。如在反映家庭亲情时,有尊老情,有手足情,也有夫妻深情;在反映家庭矛盾时,有父母、子女之间的观念、见解冲突,也有夫妻间的情感冲突。那么,要把家庭中发生的事情讲述得感人、明白易懂,你们认为需要做到哪几点呢?(师适当点拨) 生:感情真挚(师板书)。  生:举例典型(师板书)。  生:思路清晰(师板书)。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点要求把自己所积累的材料再次进行筛选、润色,迅速打一份腹稿 呢?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我们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放轻音乐,随后,生走上讲台,开始口头习作)  (略) 师:请同学们作一简单评价。  生:声情并茂,有真情实感。  生:他叙述事情很有条理,还注意到细节的描摹。  师:我真要对同学们的习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刮目相看了,其实,归根到底,材料的积累、 筛选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发现和感悟。同时,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关心家庭,还要学会 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后请同学们将腹稿再修改一下,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上面是一位教师的一堂以"我说我家"为主题的初中作文教学实录节选,请仔细阅读并对此案例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65分。))

1.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  余光中 《乡愁》 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注释:选自《余光中诗选》(海峡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余光中,台湾诗人。 课文导语 乡愁是王维登高的茱萸,是李白床前的月光,是琦君童年的一杯春酒。乡愁是一种美丽的故乡情结。不论你漂泊何处,也不论你身在何方,故乡始终魂牵梦萦在你心灵最深处。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又是怎样的呢?  单元导语  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 学习新诗,要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乡情感的具体形象。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人表达的思乡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炼的诗歌语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后练习  一、《乡愁》一诗中,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二、下面这首诗,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特点上各有什么不同。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 2.请为本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并说明依据。  3.请为本诗歌设计一节探究课,探究主题为:合作探究,品味乡愁。

【正确答案-参考解析】:参加考试可见